建国以来,我国实验室设计建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,创造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,为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。
近十几年来,我国科学实验室资源也取得了快速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不包括检验、检定类实验室,仅“985”和“211”高校的实验室数量达6300余个;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约612个;国家重点实验室约350个,包括174个企业实验室。
“这些实验室分布在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、高等院校等领域,为保证产品质量、食品安全、消费者权益以及科学研究数据客观真实,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。”暨南大学教授傅江南对此评价道。
而如今,随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,实验室的作用愈加凸显。据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测算,未来20年,仅可持续发展技术在实验室推广应用后就可每年降低约150亿元的成本,同时可创造12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。
“根据我国入世时的承诺,目前我国检测市场已经对外开放,整个市场呈现外资、民营和国有三足鼎立局面。”据傅江南介绍,我国实验室资源呈现数量庞大、人数众多、门类齐全、分布广泛、资源丰富等特点,但实验室设计建造行业缺少合理、宏观的规划,缺乏法律法规,低水平重复建设、资源严重浪费、缺乏投资来源,缺乏活力和经济意识等弊端也逐渐显现。
实验室装修公司小编发现:近年来,装配式实验室和智慧实验室受到了广泛关注,为我国实验室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。
“装配式实验室与普遍意义上的实验室相比,就如同商店里的衣服与裁缝店里的衣服,在性质上是一致的,只是建设过程更加快捷,并能降低成本、规避错误。”据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苏元颖介绍,装配式实验室是将原有的现场实施变为工厂预制、现场组装。
近年来,在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,我国实验室运行质量管理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,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加大了推行标准规范的制定,计量法、标准化法、商检法、质量法、农安法、认证认可条例、食品安全法等,但设计建造实验室类法律法规却比较鲜见。
目前实验室设计建造主要参考美国与欧洲的标准,实验室设备制造厂商所采用的材料、技术、规范等参差不齐,竞争环境混乱,实验室建设者也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技术要求,所以建造出来的实验室的水平差别很大。保证实验室使用者健康安全舒适、保证不污染环境、保证实验对象质量、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与节能、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等,亟须国内相关标准规范出台。